新西兰粮食生产有多强?可以熬过核冬天!
2023年04月28日

新西兰的食物生产能力到底怎样?

日前,一份由新西兰研究者Nick Wilson,Marinie  Prickett以及Matt Boyd共同发表的报告,探讨了新西兰在3种不同世界核战情景下的粮食生产力。

研究认为,哪怕是在最可怕的“核冬天”,新西兰仍然有能力自给自足。

image.png

研究基于的是新西兰现有的食品生产能力:目前,新西兰主要粮食出口是所有新西兰人饮食能量需求的3.9倍,大概等于一个人一天能分到8150卡路里,远远高出必需量。

报告中作者考虑的第一种,也是最不严重的核冬情况是加入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发生核战,预计新西兰整体粮食和渔业会减产8%,

第二种是北约和过去华沙公约组织国间开战,会导致新西兰28%的食品减产。

最严重的核冬情况是如果俄罗斯和美国及其盟友开战,在这种情况下,作者认为新西兰农业产量会暴跌61%。

但即便是在以上核冬情形下,新西兰目前主要走出口的粮食生产力,仍然可以提供本国人1.5倍的每日饮食需求。

不过作者也指出,农业也会面临战争带来的一系列崩溃风险:燃油,肥料,杀虫剂,种子,机械部分的进口阻断,社会经济体系崩塌,金融系统崩塌等等,都会影响到生产。

尽管理论上新西兰能够生产足够的食物,研究指出鉴于战争可能导致的燃油短缺,全国的食品运输将很成问题。

“新西兰食品运输主要是火车,卡车和面包车。除了北岛的Main Trunk铁路,以及郊区铁路系统(已经电力化)以外,其他的交通模式都高度依赖进口液体石油燃料。”

“新西兰的电能牛奶罐车以及氢能卡车都还在非常早期的阶段,在战后的设置下,现有的电能车和面包车也许可以用来进行食品运输,但恐怕粮食还是需要移到离城镇更近的地方进行集约化生产。”

“严重的燃料短缺可能最终需要我们回到拉牛车的状态下…”

image.png

另一个问题是金融。作者指出,一旦出现核冬天,金融系统可能会崩塌,失业和退休人去仍然需要找钱来买食物,而中央和地方政府可能需要一个战备粮食分发系统,将食品优先发给核心工作者以及那些最需要食物的人。

“有幸的是新西兰政府在抗疫期间获取了一些迅速建立福利支持系统的宝贵经验,但核战后时代的情况肯定会更严重,持续时间也会更长。”

此外,目前用来喂动物的一些粮食届时可能需要转而供以人类食用,或者挪作他用。

“比如新西兰78%的麦片生产用来喂牲畜,剩下22%可以用来给人吃,或者更多的粮田原产用来制作面粉,而不是啤酒或者烈酒。”

“饲料芸苔属类的食物,比如甜根,菜花,小萝卜,大头菜这些,也可以从现在主要喂牲畜,转而给人吃,或者这些菜田一部分用来种植粮食。”

另外,在金融崩溃的情况下,农场主们大规模种田可能也无法获取付款,田地可能主要是自留,或者用来做一些小生意。

当然,如果战后新西兰能够和区域间一些国家合作,比如澳大利亚,印尼,这些国家可能能为新西兰的粮食生产提供燃油或者机械零件部分。那么新西兰也可能通过一定的粮食出口,来以物换物。


  • 早知道
  • 写一个评论~~
    读者评论
    暂无新评论
    加载更多
    发贴爆料